论建设性批评
Contents
常常接受批评的,是好汉;常常批评他人而又给不出建设性意见的,是软蛋。
坊间有个俗语: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意思是说,作为教师,能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作为父母,却难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稀奇吗?我却认为一点都不稀奇。
一则佚事:有人问比尔·盖茨“微软的员工如此优秀,是怎么培养的”,比尔·盖茨回答“我们从不培养,只是从人群中筛选”。
比尔·盖茨先生是诚实的,而一些老师、学者、教授却无法面对这残酷的真相,他们会拍着胸脯说:我的教育方式方法绝对没问题,你看我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多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就…,看来不信命还真不行。
优秀学生到底怎么来的?根本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而是机制把懂得接受批评的人筛选出来了,而他们,恰好师从于你。
孩子却没经过这一层层的筛选就直接抵达你的手上,因此,我打保票说: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才能真正反映出自己的教育水平。
没有经过思考和打磨的批评,常是武断的、生硬的,甚至是伤人的,竟然还有人以刻薄为荣,心中本早已酝酿好大招,嘴上还要以退为进“说句不该说的”,看似是为你好,实则是专项的、有预谋的打击报复。
有的人以朋友为“打击报复”的对象,有的人以父母为“打击报复”的对象,有的人以丈夫、妻子、孩子为“打击报复”的对象。这些人,他们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太想让他人听自己的了,一上头,情绪出来了,口不择言就出来了,人性就出来了,届时,所有的修为、教养全部抛之脑后,批评演化为攻击,不择手段,管用就行。
就像日本鬼子拿着刺刀将人逼到墙角,嘴上嘟嘟囔囔叫唤着:花姑娘,听我滴干活。
没有人不恐惧,没有人不敢听。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恐惧不得不行为,而不是基于好奇和进取,那么行为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恐惧,常常当场奏效,却难以持续很久,没有真正的心服口服,越严厉,越凶狠,受教者越不舒服,越对你敬而远之。
批评是个极逆人性的事情,能驾驭住批评且让人舒服,是件极难的事,古代多少谏官因为批评而丢命。直言善谏当然是好词儿,但是「直言」绝不是专戳人伤疤,「善谏」也不是大嘴巴想说什么说什么。
Author Linsto Hu
LastMod 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