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第7季》的第3期中,陈辰女士作为带队老师做了一场关于“主持人的应变”的分享。

当作为主持人走上台的那一刻,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你也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而好像是)你的队友一路带球带到了你手上,你就是整场球当中临门踢那一脚的一个人。你手上拿的不仅仅是一个话筒,还是一个指挥棒,你要去呈现的是你的工作团队、你的导演团队,熬了多少天的大夜,忙了几个月做出来的一个作品。所以,当有任何问题、任何意外状况发生的时候,我要能够非常丝滑的补救它。

这段表达让我动容,我能感受到她不仅仅是在解释为什么作为一个主持人要这么努力,更是在解释为什么人一定要进取、努力。这段话是保尔·柯察金那段经典文本的 2025 版全新注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参与竞争、竞赛?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这个问题已经把许多人拽到了消极主义、悲观主义的队伍,不然为什么会诞生「躺平」这种火爆词汇呢?

一个社会越解释什么,就说明越匮乏什么。美国社会拼命解释“不要搞种族歧视”,就说明这个社会种族歧视严重;我们国家拼命宣传“不要躺平”,正是说明我们国家“躺平主义”形势严峻。普遍性的前途无望,普遍性的无能为力,普遍性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身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真让人感到遗憾。

我们是否承认个体价值?「躺平论」者大概率是不承认的,如果他们坚信自己能实现自我超越、实现个人价值,何来躺平?

但「躺平论」者却坚信自由,坚信自己有不动脑筋的自由,有不动弹的自由,有编理由、说瞎话的自由,有想干嘛干嘛的自由,有钱就花的自由,挥霍青春的自由,去浪、去耍的自由,更有对自由进行狭隘定义与解释的自由。

当自由成为口号和空话,自由就不再神圣,而是工具和谎言,是为个人的怯懦无能还热衷贪婪和享受所提供的没有任何底气的背书。

懵懂、无知、无能的人视自由为金光闪闪、虚头巴脑的幌子,是袖箭和挡箭牌,而真正看到生活、人生、生命、社会、世界真相的人则视自由为泥土、土地。自由啊,它无法拿来炫耀,而只能在君子的脚下砥砺君子驰骋君子那四方之志。

自由,它沉甸甸地待在义务里,待在责任里,待在《老人与海》那个古巴渔夫的精神和魂魄里。

当把视角从自己身上移开,不要有焦点,不要有偏心,不要向己方利益倾斜,再去看自由二字吧,她忠诚勇敢,她法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