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一般方法
Contents
在哲学路上走着走着便不难发现,哲学的视角不是一朝一夕之视角,亦不是三年五年之视角,甚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都稍显狭窄短浅。哲学啊,我不禁慨叹,它大抵尽是千年的视线吧。
初窥哲学一孔的人常常陷入精神困顿。
原因在于当视野拉开、再拉开,终于飞上了天空,以翱翔之姿漫游人类宏大的千年历史的时候,越看那趋势如何血脉喷张,越觉个体力量渺小如沧海一粟,如此渐渐悲观,渐渐消沉,渐渐滑入虚无主义,这个人,也就死了。
英雄史观还是群众史观,这是一个巨大话题陷阱,就好像家门前摊煎饼果子的商贩问“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一样,你稍不注意就落入了他语言的圈套。试想一个人,当他大概率不会是英雄的时候,那么他就是无名氏了吗?他就只配用“群众”二字来冠名了吗?
学哲学之人必须有一个“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本领,不要因为窥得万物中隐藏的什么不变之规律,便匆忙下结论否定个体闪转腾挪的价值;要尊重个体啊,要顽强地坚信是个体脉搏的合力,才汇聚为了人群、人类的今时和今日。
康德主张“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真是慧眼如炬。一切科学的、哲学的、文化的、艺术的,都归于一处:人。所有的问题的起点,也都是:人。脱离了个体的价值、希望、喜悦、真诚、善良,多走一步,多错一步。就好像是一只风筝,它好快乐地飞呀飞呀,当飞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还不满意,还要飞呀飞呀飞呀,便开始憎恨那束缚它的线,憎恨地上拽着那根线的人,一狠心,挣脱线,扬长而去,一瞬间,它自由了,下一瞬间,也就走丢了。
Author Linsto Hu
LastMod 2025-10-07